【關於古早味零食】
曾吃過非常好的沙琪瑪,剛做好放涼,麵團用全蛋,炸得酥而蓬鬆,裹的是真麥芽糖,混蜂蜜,不硬,沒有花生葡萄乾,略黏牙且沒有油耗味。
也嚐過新鮮進貨的豬耳朵,市場裡一大袋,紅塑膠繩綁著,賣零食的阿姨說今天可以買:「新的好吃。」熬不住就秤了五塊錢分裝,難得發現它好吃的那面,可惜木柵潮濕,豬耳朵很少美味過三天。
其他就沒辦法了,偏食鬼沒吃過喜歡的,但也不曾找尋。
阿嬤喜歡麻荖,後來牙齒脫落後就少吃了,有假牙也撐不住牙齦萎縮啊。
越來越像孩子的某一天,叔叔買了袋麻荖回祖厝,被其他人碎念著這怎麼讓老人家吃時,阿嬤偷偷摸摸地拿起來啃,像動畫裡松鼠用門牙磨堅果那樣,神速地磨完一根,再一根。
她很開心。
古早味零食可能真不合口味,也可能像楊双子這篇(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?fbid=4330340130318563&set=a.155130037839614 )裡寫的,種種原因讓人越來越難以吃到好的。
但跟老人無關,被長輩逼著吃下不愛的東西真的很地獄,或許這是發文者用詞強烈失當的原因之一,希望他現在能自由地吃喜歡的東西。最原始的貼文已經下架,也好多人寫文,就不再說了。
只是記得那時阿嬤很開心,孫女也很開心,雖然還是不吃麻荖米荖。